摘要
GFP-MOMP融合蛋白在真核細胞中的表達與鑒定。通過分子克隆技術構建GFP-MOMP融合基因,并利用某品牌電穿孔儀將其轉染至真核細胞中。通過熒光顯微鏡觀察、Western blot和流式細胞術等方法,成功實現(xiàn)了GFP-MOMP融合蛋白的表達與鑒定,為進一步研究MOMP蛋白的功能提供了重要工具。
引言
MOMP(Major Outer Membrane Protein)是一種重要的外膜蛋白,在細胞膜結構和功能中扮演關鍵角色。近年來,隨著綠色熒光蛋白(GFP)的廣泛應用,融合蛋白技術成為研究蛋白質定位和功能的強有力工具。將GFP與MOMP融合,不僅可以直觀地觀察MOMP在細胞中的分布,還能通過熒光強度間接反映其表達水平。本研究旨在構建GFP-MOMP融合蛋白,并在真核細胞中實現(xiàn)其表達與鑒定,為后續(xù)研究MOMP的功能奠定基礎。
實驗部分
1. 材料與儀器
· 質粒提取試劑盒(某試劑)
· 限制性內切酶(某試劑)
· T4 DNA連接酶(某試劑)
· 細胞培養(yǎng)基(某試劑)
· 胎牛血清(某試劑)
· 轉染試劑(某試劑)
· 熒光顯微鏡(某品牌)
· 威尼德電穿孔儀
· 威尼德紫外交聯(lián)儀
· 流式細胞儀(某品牌)·
· Western blot相關試劑(某試劑)
2. 實驗方法
2.1 GFP-MOMP融合基因的構建
1. 從GenBank中獲取MOMP基因序列,設計特異性引物。
2. 使用PCR技術擴增MOMP基因片段。
3. 將PCR產物與pEGFP-N1載體分別用限制性內切酶進行雙酶切。
4. 使用T4 DNA連接酶將MOMP基因片段連接至pEGFP-N1載體中,構建pEGFP-MOMP重組質粒。
5. 將重組質粒轉化至大腸桿菌DH5α感受態(tài)細胞中,進行陽性克隆篩選。
2.2 細胞培養(yǎng)與轉染
1. 將HEK293T細胞接種于6孔板中,使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養(yǎng)基,在37℃、5% CO2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
2. 待細胞密度達到80%時,使用某品牌轉染試劑將pEGFP-MOMP重組質粒轉染至細胞中。
3. 轉染48小時后,使用熒光顯微鏡觀察GFP-MOMP融合蛋白的表達情況。
2.3 威尼德電穿孔法轉染
1. 將HEK293T細胞重懸于電穿孔緩沖液中。
2. 加入pEGFP-MOMP重組質粒,混勻后轉移至電穿孔杯中。
3. 使用威尼德電穿孔儀進行電穿孔,參數(shù)設置為:電壓250 V,電容950 μF,電阻∞ Ω。
4. 電穿孔后立即將細胞轉移至預熱的培養(yǎng)基中,繼續(xù)培養(yǎng)。
2.4 Western blot分析
1. 收集轉染48小時后的細胞,使用RIPA裂解緩沖液提取總蛋白。
2. 使用BCA法測定蛋白濃度。
3. 進行SDS-PAGE電泳,將蛋白轉移至PVDF膜上。
4. 使用抗GFP一抗和HRP標記的二抗進行孵育。
5. 使用ECL顯色液顯色,在威尼德紫外交聯(lián)儀下觀察結果。
2.5 流式細胞術分析
1. 收集轉染48小時后的細胞,用PBS洗滌兩次。
2. 重懸細胞于PBS中,使用流式細胞儀檢測GFP熒光強度。
3. 使用FlowJo軟件分析數(shù)據,計算GFP-MOMP融合蛋白的表達效率。
2.6 免疫熒光染色
1. 將轉染后的細胞接種于蓋玻片上,培養(yǎng)24小時。
2. 使用4%多聚甲醛固定細胞15分鐘。
3. 使用0.1% Triton X-100通透細胞膜10分鐘。
4. 使用抗MOMP一抗和Cy3標記的二抗進行孵育。
5. 使用DAPI染核,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并拍照。
3. 結果與討論
3.1 GFP-MOMP融合基因的構建
通過PCR成功擴增出MOMP基因片段,大小約為1.2 kb。經雙酶切和連接后,成功構建了pEGFP-MOMP重組質粒。經測序驗證,插入序列與預期一致,表明GFP-MOMP融合基因構建成功。
3.2 GFP-MOMP融合蛋白的表達
熒光顯微鏡觀察結果顯示,轉染pEGFP-MOMP重組質粒的HEK293T細胞中可見明顯的綠色熒光,表明GFP-MOMP融合蛋白成功表達。與單獨轉染pEGFP-N1的對照組相比,GFP-MOMP融合蛋白主要定位于細胞膜和細胞質中。
3.3 Western blot分析
Western blot結果顯示,在轉染pEGFP-MOMP重組質粒的細胞裂解液中,可檢測到約70 kDa的特異性條帶,與預期GFP-MOMP融合蛋白的分子量一致。未轉染組和空載體對照組均未檢測到該條帶,證實了GFP-MOMP融合蛋白的特異性表達。
3.4 流式細胞術分析
流式細胞術結果顯示,轉染pEGFP-MOMP重組質粒的細胞中,約65%的細胞呈現(xiàn)GFP陽性,表明GFP-MOMP融合蛋白在HEK293T細胞中具有較高的表達效率。
3.5 免疫熒光染色
免疫熒光染色結果顯示,GFP-MOMP融合蛋白主要定位于細胞膜和細胞質中,與熒光顯微鏡觀察結果一致。同時,Cy3信號與GFP熒光共定位良好,進一步證實了GFP-MOMP融合蛋白的正確表達和定位。
4. 結論
本研究成功構建了GFP-MOMP融合基因,并在HEK293T細胞中實現(xiàn)了其表達。通過多種方法證實了GFP-MOMP融合蛋白的正確表達和定位,為后續(xù)研究MOMP蛋白的功能提供了重要工具。威尼德電穿孔儀和紫外交聯(lián)儀在本研究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確保了實驗的順利進行。本研究結果為深入探討MOMP蛋白的生物學功能奠定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Erratum: High level expression,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ctive fusion human C1q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protein 2 (hCTRP2) in Escherichia coli (Protein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2011) 79 (1-6)) [J] . Li H., Gao X., Zhou Y., Protein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 2012,第1期
2.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influenza A virus M2e gene fused to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SP70359–610?in prokaryotic system as a fusion protein [J] . Seyyed Mahmoud Ebrahimi, Majid Tebianian?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 . 2010,第6期
3.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influenza A virus M2e gene fused to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SP70 in prokaryotic system as a fusion protein [J] . Ebrahimi Seyyed Mahmoud, Tebianian Majid?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 . 2010,第6期
4. Application of the ProteomeLab PF 2D system and mass spectrometry for identification of proteins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neurotensin receptor wild type and knockout mice [C] . Katrina Williams, Mona Boules, Bernadette Cusack, ASMS Conference on Mass Spectrometry and Allied Topics . 2008
5.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Real-time studies of the GAL1 promoter, fusion protein expression and localization/secretion. [D] . Li, Jincai.?2001
6. Expression of recombinant human 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 as fusion protein in Escherichia coli circumvents proteolytic degradation by host cell proteases.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wild-type enzyme. [O] . A Martinez, P M Knappskog, S Olafsdottir, 1995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