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庫伯勒KUBLER微型磁性編碼器
光電編碼器是由一個中心有軸的光電碼盤,其上有環(huán)形通、暗的刻線,有光電發(fā)射和接收器件讀取并獲得信號的一類傳感器,主要用來測量位移或角度。傳統(tǒng)的光電編碼器碼盤的材料有玻璃、金屬、塑料,玻璃碼盤是在玻璃上沉積很薄的刻線,其熱穩(wěn)定性及精度可以達到普通標準、一般要求,但容易碎。金屬碼盤直接以通和不通刻線,不易碎,但由于金屬有一定的厚度,精度就有限制,其熱穩(wěn)定性就要比玻璃碼盤差一個數(shù)量級。塑料碼盤是經(jīng)濟型的,其成本低,精度和耐高溫達不到高要求。而磁電式編碼器采用磁電式設計,通過磁感應器件、利用磁場的變化來產(chǎn)生和提供轉子的位置,利用磁器件代替了傳統(tǒng)的碼盤,彌補了光電編碼器的這一些缺陷,更具抗震、耐腐蝕、耐污染、性能可靠高、結構更簡單。光電編碼器是通過在碼盤上刻線來計算精度,所以精度越高,碼盤就會越大,編碼器體積越大,并且精度也不是連續(xù)的。磁電式編碼器則沒有這樣的限制,可以做到體積很小,精度高,特別是值編碼器要求精度高,更適合用磁電編碼器。 旋轉增量式編碼器以轉動時輸出脈沖,通過計數(shù)設備來知道其位置,當編碼器不動或停電時,依靠計數(shù)設備的內(nèi)部記憶來記住位置。這樣,當停電后,編碼器不能有任何的移動,當來電工作時,編碼器輸出脈沖過程中,也不能有干擾而丟失脈沖,不然,計數(shù)設備記憶的零點就會偏移,而且這種偏移的量是無從知道的,只有錯誤的生產(chǎn)結果出現(xiàn)后才能知道。解決的方法是增加參考點,編碼器每經(jīng)過參考點,將參考位置修正進計數(shù)設備的記憶位置。在參考點以前,是不能保證位置的準確性的。為此,在工控中就有每次操作先找參考點,開機找零等方法。這樣的編碼器是由碼盤的機械位置決定的,它不受停電、干擾的影響。編碼器由機械位置決定的每個位置的性,它無需記憶,無需找參考點,而且不用一直計數(shù),什么時候需要知道位置,什么時候就去讀取它的位置。這樣,編碼器的抗干擾特性、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了。德國庫伯勒KUBLER微型磁性編碼器 KUBLER磁性編碼器部分型號: 8.5820.0H30.1024.5093.0015 8.5820.0H30.1024.5093.0050 8.5820.0H30.1024.5093.0100 8.5820.0H30.1024.5093.0250 8.5820.0H30.2048.5093.0015 8.5820.0H30.2048.5093.0050 8.5820.0H30.2500.5093.0015 8.5820.0H30.4096.5093.0015 8.5820.0H30.4096.5093.0050 8.5820.0H30.0005.5093.0015 8.5820.0H30.0010.5093.0015 8.5820.0H30.0100.5093.0015 8.5820.0H30.0500.5093.0015 8.5820.0H30.1000.5093.0015 8.5820.0H30.1024.5093.0015 8.5820.0H30.1250.5093.0015 磁性編碼器主要部分由磁阻傳感器、磁鼓、信號處理電路組成。將磁鼓刻錄成等間距的小磁極,磁極被磁化后,旋轉時產(chǎn)生周期分布的空間漏磁場。磁傳感器探頭通過磁電阻效應將變化著的磁場信號轉化為電阻阻值的變化,在外加電勢的作用下,變化的電阻值轉化成電壓的變化,經(jīng)過后續(xù)信號處理電路的處理,模擬的電壓信號轉化成計算機可以識別的數(shù)字信號,實現(xiàn)磁旋轉編碼器的編碼功能。磁鼓充磁的目的是使磁鼓上的一個個小磁極被磁化,這樣在磁 鼓隨著電動機旋轉時,磁鼓能產(chǎn)生周期變化的空間漏磁,作用于磁電阻之上。實現(xiàn)編碼功能。磁鼓磁極的個數(shù)決定著編碼器的分辨率,磁鼓磁極的均勻性和剩磁強弱是決定編碼器結構和輸出信號質量的重要參數(shù)。下圖:磁鼓表面的磁極分布,磁阻傳感器是磁阻敏感元件做成,磁阻器件可以分為半導體磁阻器件和強磁性磁阻器件,為了提高信號采樣的靈敏度,同時考慮到差動結構對敏感元件溫度特性的補償效應,一般在充磁間距λ內(nèi),刻蝕2個位相差為丌/2的條紋,構成半橋串聯(lián)網(wǎng)絡。 增量型編碼器的特點是:非接觸式的,無摩擦和磨損,體積小,重量輕,機構緊湊,安裝方便,維護簡單,驅動力矩小,其具有高精度,大量程測量,反應快,數(shù)字化輸出特點;增量式編碼器非常適合測速度,可無限累加測量。但是存在零點累計誤差,抗干擾較差,接收設備的停機需斷電記憶,開機應找零或參考位等問題,這些問題如選用型編碼器可以解決。分頻的倍數(shù)實際是有限制的,首先,模數(shù)轉換有時間響應問題,模數(shù)轉換的速度與分辨的精確度是一對矛盾,不可能無限細分,分的過細,響應與精準度就有問題;其次,原編碼器的刻線精度,輸出的類正余弦信號本身*性、波形*度是有限的,分的過細,只會把原來碼盤的誤差暴露得更明顯,而帶來誤差。細分做起來容易,但要做好卻很難,其一方面取決于原始碼盤的刻線精度與輸出波形*度,另一方面取決于細分電路的響應速度與分辨精準度。例如,德國的工業(yè)編碼器,推薦的細分是20倍,更高的細分是其推薦的精度更高的角度編碼器,但旋轉的速度是很低的。 |